李白五古《古风其一(大雅久不作)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作于天宝元年(742)秋。李白入翰林后,除应诏写诗外,有时间和机会接触皇宫中的大量书籍,产生了学孔子删诗的想法。古风:古体诗。李白集中以古风为题的古体诗,后人编号至五十九。(实际首数稍异,例如,“其二十”或为三首。)此首为第一首。
大雅:《诗经》分《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三部分。《风》是周代歌谣;《雅》是周代正声雅乐;《颂》是周代宗庙祭祀乐歌。《雅》为《大雅》与《小雅》合称。《大雅》收诗31篇,多为朝会宴享之作;《小雅》收诗74篇,侧重个人抒情。《大雁》和《小雅》为诗歌之正声。【《诗大序》(汉):“雅者,正也,言王政之所废兴也。政有小大,故又《小雅》焉,有《大雅》焉。”】
古风其一(大雅久不作)(李白)
大雅久不作,吾衰竟谁陈?王风委蔓草,战国多荆榛。
龙虎相啖食,兵戈逮狂秦。正声何微茫,哀怨起骚人。
扬马激颓波,开流荡无垠。废兴虽万变,宪章亦已沦。
自从建安来,绮丽不足珍。圣代复元古,垂衣贵清真。
群才属休明,乘运共跃鳞。文质相炳焕,众星罗秋旻。
我志在删述,垂辉映千春。希圣如有立,绝笔于获麟。
【注释】吾衰:《论语-述而》:“子曰:甚矣吾衰也!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!”《重赠卢谌》(晋-刘琨):“吾衰久矣夫,何其不梦周。”陈诗:《礼记-王制》:“命大师陈诗,以观民风。”郑玄注:“陈诗,谓采其诗而视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此谓王巡守见诸侯毕,乃命……掌乐之官,各陈其国风之诗,以观其政令之善恶。”《应诏观北湖田收》(南朝宋-颜延之):“观风久有作,陈诗愧未妍。”
王风:《诗经-国风》有十五篇,《王风》为东周洛邑之诗。《张子房诗》(南朝宋-谢瞻):“《王风》哀以思,周道荡无章。”蔓草:蔓延生长的草。《国风-郑风》中有《野有蔓草》。荆榛:丛生灌木。《归思赋》(魏-曹植):“城邑寂以空虚,草木秽而荆榛。”
啖(dàn):吞。《史记-项羽本纪》:“(樊哙)拔剑切而啖之。”《回波乐》(唐-王梵志):“两两相啖食,强弱自相征。”逮:捉;及。《饮酒》(晋-陶潜):“洙泗辍微响,漂流逮狂秦。”
正声:纯正的乐声。《荀子-乐论》:“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。”《论衡-命义》(汉-王充):“故《礼》有胎教之法:子在身时,席不正不坐,割不正不食,非正色目不视,非正声耳不听。”
骚人:指《离骚》作者屈原;指诗人。《偶题》(杜甫):“骚人嗟不见,汉道盛于斯。”
扬马:西汉辞赋家扬雄和司马相如。二人辞赋多为歌颂汉朝声威和帝王功德,长于铺排,辞藻华丽。《文心雕龙-丽辞》(梁-刘勰):“扬马张蔡,崇盛丽辞。”颓波:向下的水势;喻衰颓的风气。《水经注-圣水》:“又东,颓波泻涧,一丈有余。”
开流:《文赋》(晋-陆机):“苟达变而相次,犹开流以纳泉。”
宪章:效法;制度。《礼记-中庸》:“仲尼祖述尧舜,宪章文武。”《奉送严公入朝》(杜甫):“鼎湖瞻望远,象阙宪章新。”
建安:东汉末汉献帝年号(196-220)。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曹氏父子及“建安七子”。绮丽:华美艳丽;辞藻华丽。《善哉行》(魏-曹丕):“感心动耳,绮丽难忘。”《公宴》(魏-刘桢):“投翰长叹息,绮丽不可忘。”
圣代:当代的谀称。《送綦毋潜落第还乡》(唐-王维)“圣代无隐者,英灵尽来归。”元古:上古。
垂衣:垂衣裳。《易-系辞下》:“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。”【垂,垂示。衣,上衣。裳,下服。以衣在上者象天,以裳在下者象地,故衣裳制作取象乾坤。后遂以谓定衣服之制,示天下以礼。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。】清真:纯真朴素。《世说新语-赏誉》:“清真寡欲,万物不能移也。”
属:恰好遇到。休明:美好清明。《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》(南朝宋-谢灵运):“生幸休明世,亲蒙英达顾。”
乘运:趁着好的时运。《赠弟士龙》(晋-陆机):“王师乘运,席江卷湘。”跃鳞:龙或鱼游动;喻奋发向上。《咏怀》(魏-阮籍):“隐凤栖翼,潜龙跃鳞。”《咏汉高祖》(唐-王圭):“汉祖起丰沛,乘运以跃鳞。”
文质:辞采与内容。《论语-雍也篇》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《春秋经传集解序》(晋-杜预):“史有文质,辞有详略。”炳焕:《说文》:“炳,明也。”《玉篇》:“焕,明也。”《东京赋》(汉-张衡):“瑰异谲诡,灿烂炳焕。”薛综注:“灿烂炳焕,洁白鲜明之貌。”秋旻:秋季的天空。《尔雅-释天》:“春为苍天,夏为昊天,秋为旻天,冬为上天。”
删述:著述。传孔子序《书》删《诗》,又自称“述而不作”。《文心雕龙-宗经》:“自夫子删述,而大宝咸耀。”
希圣:效法圣人;仰慕圣人。《闵子骞赞》(晋-夏侯湛):“圣既拟天,贤亦希圣。”
获麟:指春秋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事,相传孔子作《春秋》至此辍笔。《春秋》哀公十四年:“春,西狩获麟。”杜预注:“麟者仁兽,圣王之嘉瑞也。时无明王出而遇获,仲尼伤周道之不兴,感嘉瑞之无应,故因《鲁春秋》而修中兴之教,绝笔于'获麟’之一句,所感而作,固所以为终也。”《南阳公集序》(唐-卢照邻):“自获麟绝笔,一千三四百年,游夏之门,时有荀卿、孟子。屈、宋之后,直至贾谊、相如。……”
【诗意串述】此诗首二句为全诗提纲。《大雅》那样的诗歌已很久没有了,俺老了之后还有谁能“陈诗”?(指采诗观诗删诗。)接着十二句述“大雅久不作”。春秋时“王风”已委弃于荒草,战国时更是遍布荆榛。各诸侯国如龙虎相互吞食,兵戈连连最终败于狂秦。(东周无大雅之作。)那时,纯正的乐声是多么微弱与渺茫,只崛起一位表达哀怨的《离骚》诗人。到汉朝,扬雄和司马相如激扬了原本衰落的诗坛,开启的洪流浩浩荡荡无边无垠。然而诗坛虽然时废时兴千变万化,大雅的总的法度已沉沦。建安文学短暂的兴盛后,追求华丽辞藻的诗风“不足珍”。(东周有屈原,西汉有扬马,汉末有建安七子。诗坛时兴时衰。但与大雅相比,“宪章亦已沦”。至于南北朝时的诗,因过分追求“绮丽”,不值得重视。)“圣代”六句叙当代诗坛。当代圣上恢复了远古圣王的治国理念,无为而治朴素纯真。各位才子恰遇清明盛世,个个都乘次机遇如雄鹰展翅飞龙跃鳞。辞采和内容相互辉耀相得益彰,群星闪烁罗列在秋天星空。(李白入翰林,感觉政治清明,文学繁盛。)末四句叙“吾衰竟谁陈”。有志对春秋以来的(或大唐的)诗作进行“删述”,让其中的大雅之作流传千年辉映千春。效法圣人删诗如能有所建树,俺不达目的绝不收笔。
【参考文献】邱晓,阎琦《论《古风-大雅久不作》作于天宝元年秋李白待诏翰林之初》《唐代文学研究》2023(02)
程紫丹《李白《古风其一》系年新辨》《绵阳师范学院学报》2013(07)
李伟《李白《古风》其一新解》《中国诗歌研究》2009(00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